A.T.Field

长白山游记

Word count: 3.3kReading time: 11 min
2010/08/05

坐在他俩的对面,我有点生气,她竟然那么使劲的帮他反驳我,哼,白对她那么好了,就是他女朋友也不用这样吧。和两个人斗嘴一点也不轻松,懒得理他们了,还不如想想怎么写这次的游记呢。我摘掉眼镜,闭上眼睛,不再说话。

头顶的风扇呼呼作响,加上从窗外吹来的夜风,坐在汗渍兮兮的座位上的我,也不像刚上车时那么热了。第一次坐绿皮车,感觉没那么差劲,可能因为是短途又加上有一帮同学一起吧。

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周云蓬的《绿皮火车》和欧阳应霁的《贴地快感》,都是《独唱团》第一辑里的文章。《绿皮火车》让我有一种冲动,想要去漫无目的的远行,享受流浪的感觉而不必关心旅途的终点。而《贴地快感》让我幻想拥有一辆摩托车,速度、激情、探索……想着想着却突然想起老爸去年不是新买了摩托车吗,而我那时是强烈反对坚决不肯骑的,现在又在幻想骑着摩托去兜风,哈哈。

猪肉白菜包说她要去长白山的时候,我毫不犹豫就答应同行,出行的琐碎细节和离开学校可能带来的麻烦,我一点也没有考虑。年轻,就得冲动。

费了些周折,到出发时只剩五个人了,这样也好,不多也不少,挺合适的。接近中午时坐长途大巴从哈尔滨出发,沿京哈高速到长春,这一段路况较好而且晴空万里,辽阔的东北大地,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。过了长春,经103省道到长白,完全是另一番景象,路况变差,已是下午,天色转暗,乌云也多了起来,我不禁担心起天气,可别下雨,那就不方便了。进入长白山麓,路变得更窄了,只容两辆车通行,天气也变差,虽然挡风玻璃上只有薄薄的一层雨点,但公路旁肆虐的洪水已经冲毁了不少村庄和庄稼。此时我只希望不要遇上山洪泥石流,能安全到达白山就好了。

汽车经过第一个隧道的时候,我想起了《伊豆的舞女》,三浦友和穿过一个隧道去修学旅行,和我现在的情景很相似,不过那个隧道很短,大概还没二十米长,而这个隧道至少有两百米。穿过第二个隧道的时候,我想起了詹天佑,建设京张铁路时所用的竖井开凿法,真是不可思议。穿过第三个隧道的时候,我想起了张春贤,此处隐去马屁和敏感词若干。后两个隧道大概有一千多米长,很是壮观,可惜回来的时候走的不是这条路,没能再见。

晚上7点多,终于达到了白山市,在王飞的同学的接待下,吃饭住宿还算顺利,不过从出租车司机那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,白山市正在发洪水,浑江水位已经高于市内了,而这只是下了半天雨而已,上游大坝随时可能泄洪,这个小城被水淹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。王飞的同学也带来了坏消息,前往长白山的火车汽车都走不了,旅行社发不了团。如果明天还是这样的话,就只能在白山逗留一天,持续几天下雨的话,我们只能无功而返甚至是困在白山市回也回不去。

既然变数由老天决定,那操心也没什么用了,安心睡觉,只看明天是洪水滔天还是雨过天晴。

第二天早上起来,没听见雨声,拉开窗帘,已是雨过天晴,很高兴,拉上张洪去看洪水,出门不到50米就是大堤,浑江水就像黄河一样黄,河道很宽但水流湍急,远处的桥墩上高于水位的部分留有不少树枝,甚至还有一把椅子,看得出是昨晚洪水的杰作。

回旅店后,王飞已经去买车票了,我们四个出去吃早饭,豆腐、油条、大饼、锅烙,味道还行,但我只吃了一点。因为,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小摊,不干净,尤其是那几把铁勺,材质粗糙,还沾着不少水,让我觉着是上一个客人刚用完,在水里冲一下又拿来接着用的那种。

吃完早饭,王飞买了11点去松江河的车票,时间还早,又去河边玩了一阵。

在候车室玩了会儿扑克,登上了前往松江河的大巴,在车上就远远地看见一座细长的烟chong冒着浓浓的黑烟,跟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很不相称,车走得近了,才看出来这是一座发电厂,这种小火电真是太没有技术含量了。

出了市区,山路变得陡峭,绕着山腰蜿蜒前行,离公路不远处就是铁路,也是在半山腰里,铁路两旁的树很高很茂盛,如果有火车的话,一定是穿行在林间,这幅景象让我很惊讶。电影里,台湾的山区才会有这种景象,古老的蒸汽机车鸣着汽笛冒着白烟缓缓进站,小站上的寥寥几个行人不慌不忙地上车,然后火车又鸣着汽笛冒着白烟驶入林间小道,残留着日据时代的痕迹。这种感觉和常识中的完全不同,熙攘拥挤的车站,匆忙焦躁的行人,突兀的车道。想不到在这里居然也有这种景象,可惜因为洪水火车停开了,要不然真得体验一下。

眯眼睡了一会儿,再睁眼时,公路旁的火车道不见了,只剩下一条汪洋大河,浑浊的江水淹没了不少房子和玉米地。但愿人都平安吧。

下午三点,终于到了松江河镇。本想马上打车去登山,夜里住在半山腰的,去从司机那得知山上没有住宿的地方,而住在山脚下是非常贵的。只好放弃马上登山的计划,在松江河找个小旅店住下。

确定明天登山以后,我们开始考虑什么时候回去以及怎么回去,因为火车不通,近期的汽车票已经卖完,所以只能买第三天到长白的车票,按原路返回。我还想体验一下林间火车的感觉呢,可惜没机会了。

找吃晚饭的地方兜了一大圈,两个女生一会儿要吃铁锅活鱼,一会儿要吃狗肉,结果都没找到合适的地方,最后在旅店附近找了家饭馆吃了一顿。青菜豆腐汤、鲫鱼汤、排骨、绿豆芽,很好吃,我点了绿豆芽炒肉丝,真是好久没吃过了。

吃完饭洗澡看电视,有个中国达人秀的节目不错,可惜三个评委我一个也不喜欢。
第三天,终于要登山了。早上7点出门,路上在一个比较干净的饭馆吃了包子和粥,然后坐车大概半个小时到了山门。山门前面是广场,两边有几家宾馆,看上去很一般,价格却很贵。我原以为在山门就能看见长白山的顶峰,结果什么也看不到。

这天没什么游客,而且除了我们几个之外,几乎都是朝鲜族的人,唧唧歪歪的说着思密达,在我们前面就有一群,看穿衣打扮像是韩国人。连大厅里播放的音乐都是韩国歌,看来这里主要是做韩国人的生意啊,毕竟长白山是他们的圣山。

买了票进门,穿过树林间一条木质的通道,来到车站,坐车就可以直到天池。各个景点之间离得很远,所以在每个景点都有车站,方便中转。我们上了车,和那群韩国人一起,他们的导游就坐我旁边,高、黑、瘦、也是朝鲜族的,看样子像是中国人,普通话说的很好。车上正好坐满,出发。一路上没什么奇特的,和从山脚到山门差不多。车到了一个车站,停了,因为是第一次来玩,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到天池了,该不该下车,那些韩国人也面面相觑,只看导游站起来叽歪了一句,听不懂,不过看他的手势,我翻译了一下:不下车思密达。果然,不一会,车又启动了,继续向山上走。

这一段山路开始变陡,可是走了好久还是没看到山顶,有一段路很奇怪,路两边只有草地,没什么树,仅有的几棵树也很零散,听车上的广播才知道是因为八几年的一场龙卷风,把大树都毁了。这一段视野很开阔,可以看到脚下有很多山峰,云彩也好像不过是和我们在同一个高度。

再往上,突然可以看到山顶了,大家都变得很兴奋,纷纷拿出相机拍照。最高处并不是一座突兀的山峰,而是一条绵延的山脉,最上面远远看去是白的,不知道是白雾还是积雪。这一段的路变得非常陡峭,汽车沿着S形的山路往上,顶峰一会儿出现在我左边,一会儿又在右边,而往下看则是隐匿在白云下的座座山峰,此时已经在我们脚下了。

行驶在这么陡峭的山路上,我以为车会一直开到山顶呢,那样还真是失去了爬山的乐趣,不禁有点小失望。可是不一会,就远远地看见前面距离山顶不远处有一个停车场,停了许多大巴,在往上是通向山顶的台阶,哈哈,这样才有意思嘛,留一段山路让人爬,这样才有旅游的感觉。

下了车,在这片开阔的地方拍了几张照片,就开始登山了。在山门的时候没看见多少游客,没想到在这人却不少,还有不少已经下山的,现在才8点多啊。

台阶看上去不高,爬起来却很累,让我不禁怀疑是不是因为空气稀薄,缺氧了。爬了几十级,累得气喘吁吁,于是歇下来看看风景。这里的植被很薄,在台阶周围只有裸露的沙石。修了台阶而破坏了植被,是好事还是坏事呢,不过他们真的可以不必破坏那么多植被的。离台阶不远处有一条小溪,是从山顶流下来的。我们开玩笑说这是圣水啊,赶紧装一瓶子带回去。

稍微休息一会儿,感觉好多了,接着爬。没刚才那么累了,可能是习惯了这里的空气密度吧。台阶看着不多,爬起来却看不到头,于是也不往上看还剩多少到山顶了,只管一口气往上爬。

再次累得气喘吁吁,却发现已经到了山顶,我还是我们中第一个到山顶的,哈哈。赶紧挤过人群,到了最前面,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天池。地理上来说,天池是火山口里的积水。风景上来说,眼前的天池像一面深蓝色的大镜子,镶嵌在四周环绕的群山里,山间是蓝天白云。

我们所在的位置其实并不是最高峰,还可以沿着一条小道继续往上爬,但是基本上只有少数韩国人才会去,长白山却是对他们有不一样的意义。

一个人欣赏了一会儿,大家都上来了,开始四处照相,一直呆到中午才下山。下山的时候,我又去了路边的小溪,洗了把脸,冰凉刺骨,还喝了一口,没什么味道,准备喝第二口的时候才发现水里竟有不少杂质,看来这水也没那么神奇,就没喝了。

游完天池,又去了梯子河,大峡谷,可是刚看完天池,看别的已经没意思了,沿着栈道走了一圈,时间也差不多了,于是下山。

下山之后就是疯狂的赶路,从下午三点多到凌晨一点半,终于回到了哈尔滨。

PS:

前几天一直看比赛,拖了很久没写,写出来又是虎头蛇尾。

姚鼐的《登泰山记》也就只有一句有文采,苍山负雪,明烛天南。额,又在自我安慰了……

CATALOG